提到“工業生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的一個場面是:工人們站在流水線旁,機械地給傳送帶上的產品組裝零件。然而,隨著近年來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云計算等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應用,這種場面正在逐漸發生著改變……或許有一天,這種場面將永遠消失,只會存在于人們的記憶中。
汪文元指出,傳統的工業生產領域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的發展程度日漸加劇。他認為,正是工業生產智能化這個沒有天花板的行業,一直推動著他們不斷進行智能專家實時控制系統的更新和升級,并且伴隨著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工業智能化控制產品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工業生產智能化控制系統的行業規模將逐漸呈現增長態勢。
看準萬億級市場的行業商機
據GE此前估算,工業互聯網到2020年年產值將達到2250億美元,超越消費互聯網1700億美元的產值,產業互聯網將開啟萬億級市場。業界普遍認為,未來制造企業將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改造現有的生產制造與服務模式,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工業生產智能化或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智能制造、網絡制造、綠色制造、服務性制造已日益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方向。
其實,不管是之前德國聯盟政府在《高技術戰略2020》計劃中提出的“工業4.0”,還是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提出的“智慧工廠1.0”概念,都旨在利用新興技術,推動工業智能化,從而構建一個高效節能、綠色環保、以及環境舒適的人性化工廠。
一方面,工業自動化智能控制系統作為提升裝備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逐漸成為裝備制造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工業自動化技術不斷提高,除了傳統的機床、紡織、起重、食品、包裝、建筑、醫療、電梯等行業,工業生產智能化正逐步向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等行業拓展,市場前景廣闊。
在汪文元看來,智能化和自動化一定是未來中國工業生產的發展趨勢。因為工業智能控制是智能制造的基石,是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的核心技術,加上在我國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的背景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為今后政策意圖的重要著力點,我國制造業企業逐步將人機互動、智能機器等先進技術應用于整個工業生產過程,在智能控制系統的組織下,實現生產的自動化,提高工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將成為大勢所趨。
工業生產智能化的技術核心到底是什么?
2013年,工業4.0在德國首次被提出,隨之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極大反響。而今年,工業4.0無疑成了工業行業的熱門關鍵詞,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工業4.0時代正加速而來。
緊接著,智能制造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提上了議程,從自動化到工業互聯網,從數字系統到人工智能,究竟什么才是智能制造,似乎至今也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界定。
從學生時代就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產生濃厚興趣的汪文元,后來又在工作實踐中多次接觸到由人工智能提供技術支撐的實時智能專家系統G2。對于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他也有自己的理解。
“其實,人工智能簡單地說,就是人賦予機器的職能。具體地說,就是通過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尤其是各種軟件,給機器賦予智能,讓機器可以感受環境,意識到環境的變化,進一步為決策者提供建議,拓展了人的智能,甚至在事前授權的情況下自主做出決定?!?/strong>
如果說智能是指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一種能力,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些計算機輔助系統和工業軟件為制造業帶來了智能。
在汪文元的暢想中,今后整個工業生產環境里,各設備具有智能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使得各個部件之間可以進行相互通信,也就是說,工業4.0能夠整合最好的傳感器、軟件和技術,把一個全球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工廠都匯集到一個網絡里,總部可以通過互聯網實時看到每個工廠運行的情況,并通過高度的可視化、自動化來實現高效率、降低能耗的目的。
從根本上講,工業4.0是一種信息技術發展到新階段產生的新的工業發展模式,其本質含義就是要打造一個世界級的工廠。
以水泥行業為入口,為中國工廠提供智能制造的解決方案
在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來襲之際,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也應當緊隨發展潮流積極布局市場。
“中國一直是制造業大國,長期以來依靠密集的勞動力而成長。但是隨著產業的升級以及人力成本的增加,所有的設備都要往越來越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未來,我們要制訂一些標準,主導工業生產做得更加智能?!蓖粑脑判氖?。
說到工業生產,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水泥行業。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水泥工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水平和社會發展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廣泛應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國防等工程,為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汪文元介紹,眼下全國大約有水泥生產線1800多條, 截止2017年,我國水泥制品制造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7484家,同比增長8.92%,是全球生產使用水泥制品最多的國家。
然而,新形勢下水泥行業升級的壓力卻并未減輕。一方面,國內節能環保呼聲日益高漲,讓高能耗、重污染的水泥行業成為眾矢之的;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導致需求萎縮,行業產能過剩加劇,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部分落后企業面臨淘汰風險。
“在裝備技術層面,國內水泥企業生產線集成水平和裝備技術水平在近十年已經得到大幅提升,人員配置也越來越精干,但是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就在于智能化水平偏低,沒有通過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打通生產線各個環節?!?/p>
汪文元指出,當下水泥行業深深喚起“升級之痛”的同時,也增強了國鼎源創加速建設智能工廠的緊迫感。水泥工業生產流程復雜,系統節點眾多,其智能化建設歷程必然艱巨,但也預示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國鼎源創正是選擇從這一老大難入手,致力于為我國的水泥企業提供先進控制的解決方案。
當人工智能專家汪文元遇上水泥自動化行業的元老蘇星,他們一個傳統軍工出身,深諳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一個在水泥行業摸爬滾打數10年,手握80%的行業和人脈資源,他們針對水泥行業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解決方案,成功研發出ICAPS(Intelligent Cement Advanced Process System,智能專家實時控制系統),“中控無人值守”是ICAPS的核心特色,就是要求以人工智能技術替代現場的人工控制,實現控制過程的無人參與。汪文元暢想,理想情況下,未來的水泥工廠應該是一個“無人化”的工廠,整個生產線就相當于一個智能機器人。
這也預示著,我國的工業智能化道路正式從水泥行業起步了。
“工業企業整體來說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像水泥、化工等等這種連續生產的行業,工業生產都面臨能耗高、環保水平不達標、不夠智能等問題,所以工業生產智能化領域具有很大的擴產性。我們現在已經投入應用的水泥、鋼鐵、化工企業,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從工業1.0開始,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實則一步步在解放手工勞動,而智能化將大幅解放人力勞動,就是我們時常說的機器代替人,所以說這個方向是沒有明顯天花板的,工業生產的智能化是一個不斷升級、不斷突破的過程?!?/p>
由此來看,汪文元的腳步遠不止水泥行業,他要帶領國鼎源創逐步進軍我國工業生產智能化控制領域,讓企業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不斷實現自我造血和更長遠的發展,是他作為創業者的決斷和野心。
汪文元認為,中國如果抓住工業4.0 的機遇,經濟發展將整體迎來新一波增長,這是我們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向前再沖擊的一次機會,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可能使中國制造業升級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而國鼎源創顯然是要專攻改革開放幾十年后,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基礎上,中國制造業向“智”造轉變的偉大事業。
Copyright ?i-innovating北京國鼎源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2021018369號 Powered by CmsEasy 留言 Rss